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烨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2024年1月的第一个周末,即使下了场小雨,上海黄浦区黄河路上还是挤满了人。甚至,还未走到这条路的路口,你就能看到人流攒动。
这或许是现在上海最火的一条路——国际饭店门口排起了比平时更长的百米队伍等候购买蝴蝶酥,直达南京西路;人们在黄河路与凤阳路交叉口寻找最佳机位,因为这里是观赏“苔圣园”建筑最好的角度。社交网络上,人们戏称它的热度已经超过了上海网红打卡地标武康大楼。
苔圣园(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李烨)人们多是奔着最近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而来。
一部《繁花》,将19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飞速时期的故事搬上荧幕,也把人们的目光拉向了这条剧中人常提及的“饭店一条街”——黄河路。
苔圣园的一楼大厅格外热闹。十来位顾客把前台围成一圈,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忙不迭地接电话与做登记,无论包间还是年夜饭,这里的位置早已被预定满。“目前10人桌的包间已经预定到了年后了,年夜饭也已经预定到了初一。”苔圣园的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说。
苔圣园被认为是《繁花》剧中“至真园”的现实基础。
在这部影视作品中,至真园是由演员辛芷蕾所扮演的“李李”经营的一家豪华饭店,同时也是她为生意场上的人们牵线搭桥的中介场所。而由胡歌、唐嫣、郑恺、董勇和黄觉等人出演的其他角色,也在黄河路上演了一系列1990年代的传奇故事。
至真园(图片来源:《繁花》剧照)黄河路上的饭店确实曾引领上海餐饮风尚。
90年代,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上海成为中国吸引财富的中心。外商、港商和台商一涌而入,商业与旅游业的发达催生了舌尖味蕾的多样性,各种饮食口味和风格大举涌入上海。
根据上海地方志的记载,为了迎接到访旁边南京西路的四方来客,黄浦区政府在1993年建设了这条黄河路美食街。而那个时期无论是外宾还是商务来客,对用餐环境的需求都是要辉煌、气派、有“排面”。
这体现在黄河路上大小饭店中。
人们首先能从名字上感受到它们的不同。《黄浦区续志》显示,这里出现过的餐厅包括了真华、乾隆、大荣府、黄河第一楼、大上海、大香港等等。这些气势恢宏的名字,响亮得就像黄河路饭店立下的远大志向,齐齐出现在同一条街上,招揽来往客人的目光。
“仅仅6个月,黄河路美食街30家风格迥异的饭店、酒家诞生了。”1993年的《解放日报》曾如此描述黄河路上的盛况,“这里的店铺均高薪聘请了烹饪高手掌勺,并现称现烧,当场活杀,按食客要求‘点菜入锅’。不仅有‘银都’的朝鲜烧烤,也有‘烹达’的葱油饼、油豆腐线粉汤,‘海景’的咸泡饭等等。”
以苔圣园为例,苔圣园的主打菜是融合了粤菜口味的海派菜,招牌菜有西式焗扇贝、干烧明虾、香焗鱼头煲、八宝辣酱、竹网银雪鱼等。
其中,“西式焗扇贝”是一道中西合壁的改良菜,调配以色拉酱与玉米;“干烧明虾”则是上海菜对粤式海鲜菜的改进,咸鲜中略带微辣口感,选取3两左右新鲜明虾,调味过程中添加苔圣园的自制酒酿,粤式海鲜的生猛与精致的上海味道巧妙融合。
事实上,不光苔圣园,几乎整条黄河路上的饭店都能看到各式融合海派菜,尤以粤式口味为主。“那个时候基本家家都有澳龙的。”住在黄浦区的“老上海”徐桂红向界面新闻这么描述。她跟老伴看了《繁花》之后,特意过来苔圣园定个包间回味一番。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李烨剧集中的黄河路(图片来源:上海影视乐园)菜品之外,黄河路饭店也极尽高调之风。
各家挂出彻夜不眠的竖牌霓虹灯,灯光把整条街照得透亮而浮华。地方志还记载,“有些饭店还“推出‘人无我有’经营策略,实行通宵服务,使习惯于夜生活的香港、澳门、台湾的影星、歌星纷至沓来,品尝各类海鲜佳肴”。
影星艺人,商人要客在黄河路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这里的饭店也在价格上引领当时的上海餐饮业,公开资料显示,1990年代时一个黄河路上的包间费用就或达1000-2000元。
黄河路上的霓虹与灯火在此后延续。
据1996年统计,到访黄河路的来自中国各地和几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中外宾客达100多万人次。黄河路上餐馆经营总面积从1993年2800余平方米增至1998年5万平方米,扩大17倍。经营创利至1997年仅上缴税金就850万元。1997年已云集建筑风格各异的饭店、酒楼近50家。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李烨但时代潮流并没为黄河路停留。
步入千禧年后的上海,社会经济条件和餐饮行业都迈入了新的发展周期。“那时候灯红酒绿、霓虹闪烁的,没有那么多办公楼,谈生意都是要在饭桌上做的。现在商务楼起来了,在饭桌上谈生意的人少了。”徐桂红对界面新闻如此描述这样一场变化。
餐饮行业涌现出更多经营者。
界面新闻查阅当时的媒体报道发现,2000年后的上海餐饮市场迎来空前繁荣,菜品更加细分多样。形态上,从商场小吃广场,到与办公楼结合的楼宇餐饮,再到外卖服务逐渐生长,加剧了行业竞争。2001年,上海餐饮消费市场实现销售额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2002年的《中国旅游报》更是以“春秋时代”形容这一时期的上海餐饮业。
与此同时,大众餐饮成为餐饮消费中的主力。《文汇报》2001年报道称,餐饮市场人均消费已从100元左右下降到50元左右,主导市场的消费群体已由集团转向普通百姓。
当消费群体与市场环境都发生改变,拥有更多选择的消费者开始逐渐鲜少光顾黄河路。
而这之间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2003年出现的“非典”,也为黄河路上饭店经营带来一定打击。随后,禁止悬挂建筑外霓虹灯与食用珍禽的相关政策,也让黄河路上饭店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霓虹熄灭后的黄河路,逐渐淹没在这座城市的熙攘之中。
界面新闻在黄河路上看到,当下黄河路上除却苔圣园、粤味馆、国际饭店、功德林等个别从1990年代就在营的饭店以外,几乎未有当下时兴的连锁品牌入驻。而它也不再如当年一般是人们窥探上流社会的入口,眼下“老上海葱油饼”、“佳乐汤包”等家常小店,也出现在了黄河路上。
在现在的黄河路,你或许看不到中国餐饮创新的缩影。那些在社交网络上被人们讨论的年轻、新兴品牌,似乎不会选择在这里开店。它们更多去向了年轻人更多的商业综合体,或是开在了相隔不远的南京西路商业街的副街。
黄河路的平日来客多成了念旧口味的老一代。
眼下,随着《繁花》的热播,人们开始来到这里寻找时代记忆碎片。
黄河路上的饭店们也看到了机会。譬如佳乐汤包在自家门口贴出90年代“大罗马酒家原址”的照片,试图彰显自己与那个时代的关联;苔圣园推出1380-4880元不等的5种年夜饭套餐;乾隆酒家推出“乾隆爷吃过的饭”优惠套餐等等。
佳乐汤包(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李烨)而剧中人物常住的和平饭店也成为了热门。它推出了1466元的《繁花》双人套餐,里面既有“汪小姐”最爱的排骨年糕,也有“宝总”吃火的至真园爆款牛河等等。
虽然味蕾可以暂时体验《繁花》年代,但走出餐厅涌入黄河路的人潮之中,你或许会感叹它已经不复当年的繁华。
剧集所带来的热度或许也不会持续太久。但喧嚣落地之后也并非没有留下烙印,黄河路的浮沉变迁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如今上海餐饮行业在中国的地位。
一条黄河路,不仅是餐饮从业者从时代中寻找机会实现价值的试炼场,也是在上海本地乃至中国餐饮市场塑造多元性与创新活力的弄潮儿。
-半岛·(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